咸寧職教園建設是省部教育改革試驗合作項目,武漢城市圈“兩型社會建設”改革試驗重點項目,也是我市城區“五城兩區”建設的重大項目。該項目自2010年開工建設至今,備受市民關注。
記者從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:由市城區八校合并組建的咸寧職業教育(集團)學校將于今年9月份正式開學,并完成今年4000人的招生任務。21日,記者來到橫溫路,提前一睹座落在職教新城內的咸寧職業教育(集團)學校的“芳姿”。
建設中的職教園區
八校合并:崛起職教新城
從橫溫路邊一條筆直寬敞的大道拐進去,一座現代化的教學園區映入眼簾。這便是職教園目前正在建設的一部分——咸寧職業教育(集團)學校:我市市電大、市衛校、市生物機電學校、市工交技校、市交通學校、市商校、咸安區職教中心等八所學校實質性合并。
只見廣場上噴泉連片成一道景觀,成片紅白相間的建筑物屹立園區內,集團學校工作人員劉宏平指著一棟棟建筑物,介紹著功能:行政辦公樓、一號教學樓、一號和三號宿舍樓、一號食堂……
除此之外,園區內已經完成36米寬1300米長的職教路主干道、次干道、綜合管線溝、給排水、蓄水池、配電房等項目建設。
目前,園區食堂的硬件設施、運動場所、園區圍墻、監控探頭正在建設中。下個月將建設完成容納1.2萬人、9個標準跑道的一流運動場。
預計到九月份開學之際,項目將全面完成二、三號教學樓、教師辦公樓和藝術樓建設任務,職教園建設項目部還將高標準完成實訓樓建設任務。
一位現場施工的工作人員感慨:“學校的宿舍樓里,開水、冷熱水都是直接到樓層的,住在這里的學生真是方便!
職教園區建設指揮部負責人李朝曙透露:園區完工后,因為設施功能配套齊全,學生在校內就可以實現“吃、住、行、學、練、安”六位一體的學習生活。
球場夜色
先行先試:探索中職改革
說起以前我市中職學校的辦學情況,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印象:當什么專業熱門時,幾乎每個學校都會開設,在全市范圍內爭搶生源,所以每到開學前期,整個中職學校都彌漫著濃濃的“火藥味”。
如今的集團學校校門外,樹立著我市八所即將入駐園區的學校校牌。這八所中職學校各自涉及不同的專業,集團學校設有管理機構,將整合所有專業分為八系兩部,由集團學校統一管理,集團學校是名副其實的中職“航母”。
“這樣做有很多好處!蓖鯘扇私榻B,“把八所學校整合起來進入職教園,解決了我市城區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差,專業設置重復,生源無序競爭等問題,可以防止重復建設,集中精力打造精品專業,展示了我市職業教育的美好前景!
他還打了個比喻:整合后的集團學校就像一個精品店,設置的專業很多,而且都是整合后的精品專業,供學生及家長根據學生自身的愛好、特點、特長來選擇。
八校合并后,也便于統一管理,做強做大,形成特色。據悉,集團學校的辦學目標是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技藝高強、一專多能型的應用型人才,即學好一門專業技術,還會培養其普通話、電腦操作以及駕駛技術,這就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。
此外,集團學校還有一個打算:對學生實行封閉式軍事管理。中職學生年齡較小,像醫護、藝術類專業女生較多,必須保證學生的安全。所以集團學校將借鑒四川合江、河北衡水等地經驗,并且已經跟咸寧軍分區取得聯系,開辦預備役中專班,開展軍民共建活動。
據了解,除了我市八所學校落戶職教園區外,后期來自武漢的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、商貿學院和武漢工業學院新校區等院校也將遷入園區。
學校的標準化運動場
人才培養:走產學結合之路
如果說僅靠良好的硬件基礎辦學校,是遠遠不夠的。提高辦學質量,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,提高就業率,才是最終目的。
在集團學校的規劃里,有這樣一句口號“以服務為宗旨、以就業為導向”。集團學校書記王澤人介紹說:學生要少關在教室里學理論知識課,多到實訓教室、車間里去身體力行學技能。
這是該校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。職教園區與咸寧開發區僅隔一條馬路,在人才培養上,與開發區企業對接,構建園區與企業(行業)資源聯動共享體系,開發產學結合的新形式。
此外,集團學校還建立校企聯姻、訂單培訓、定向培養的新模式,開展校企合作辦學,突出技能培養辦學,實行困難家庭學生半工半讀辦學。
作為今年備受關注的民生工程,在人才培養上,集團學校踐行“以人為本,以用立業”的理念,為學生配備了一流的實訓基地、設施,如專設了車工、鉗工等車間,增加產學的結合。后期還將與國際化接軌,聘進國內外專家學者授課講學,把國際化視野納入發展計劃。
“創新培養模式的目的,其實就是為了向企業輸出更多成熟的技工,為事業單位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能人才,在應聘就業時,這些人才搶手、待遇高! 劉宏平說。
此外,學校還會為學生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,可以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深造渠道。(記者王莉)
文稿來源咸寧新聞網:原文鏈接地址(圖片及說明為本網所加)